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 正文

霉菌毒素在畜牧业中的影响

  • 中州商贸网中州商贸网
  • 三农
  • 2024-04-20 19:07:25
  • 45

  饲料的生物性污染中以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遭受霉菌的侵蚀。饲料霉变的损失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营养方面,它降低了饲料营养价值,产生的很多异味损害了饲料的适口性。二是病理方面,它产生了一些对畜禽有害有毒的代谢产物,导致畜禽的急、慢性中毒。此外,残留于畜禽肌肉、内脏或乳中的霉菌毒素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以下就是从几个方面来了解黄曲霉毒素对畜禽及其对饲料的危害。对其预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瀵圭绫荤殑褰卞搷

鍝佺 楗叉枡涓瘨绱犻噺mg/kg 症状与影响
产蛋鸡 2.5102 产蛋率下降产蛋率下降50%产蛋率下降* 
肉仔鸡 0.440.81.61.5  无影响肝脏有变化肝脏病变、体重下降体重下降、死淘率上升、肝脏病变 
鑲夐浮 0.6252.5  澧炲姞浼ゅ彛鎰熸煋浣撻噸涓嬮檷

  黄曲霉毒素对所有的家禽品种都有影响,高水平摄入时可导致死亡,低水平有害。雏鸡,特别是雏鸭和火鸡,非常敏感。一般来讲,生产家禽日粮中黄曲霉素不能超过20ppb。但饲喂低于20ppb的日粮时仍可降低家禽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及抗应激的能力,产蛋鸡能忍受较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但不能超过50ppb。AFBI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降低蛋鸡的抗应激能力,蛋重减轻,蛋壳不坚硬,产蛋量降低。给肉鸡饲喂2.0mg/kg黄曲霉毒素可使肉仔鸡死亡率增加22.5%。黄曲霉毒素可破坏公鸡的性功能,使睾丸萎缩,曲细精管发育不良,妨碍***产生。现已发现人食用的鸡蛋蛋黄中有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

2对猪的危害

  受到污染的饲料由于营养价值降低了,因而长期饲喂这种饲料可引起某些营养缺乏症。同时,某些霉菌能产生性质不同的毒素而导致畜禽的急、慢性中毒。霉菌及其毒素,危害动物的健康,甚至生命。

  玉米赤霉烯酮可使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母猪和去势母猪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红肿,***粘膜充血,乳腺增大,***潮红,子宫肥大和卵巢萎缩。玉米赤霉烯酮又称催情素,青年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极为敏感,后备母猪日粮中含l~3mg/kg甚至更低即可引起繁殖障碍(Friend等,1990),5-6mg/kg时可引起外***炎、乳腺肿胀、卵巢萎缩、子宫增生、假孕、持续***、窝产仔数减少、流产、死胎和无乳症,有时甚至可看到外阴和直肠脱垂(Sydenham等,1988)。T-2毒素中毒以拒食、呕吐、腹泻,以及诸多脏器出血等为生化指标并以白细胞减少为特征。它可使母猪不***、窝仔数减少、仔猪初生重低、死胎或流产。猪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敏感,尤其是母猪,主要是采食量降低,甚至拒食和呕吐。生长猪日粮中含3.6mg/kgDON时采食量降低20%(Forsyth等,1977),6mg/kg时断奶仔猪采食量下降23%,10mg/kg时完全拒食,浓度更高时甚至出现呕吐。霉变饲料通常不会只含有一种霉菌毒素,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含有多种霉菌毒素。当多种霉菌毒素共同存在时,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就更大。

  霉菌毒素引发小猪腹泻,小母猪***红肿和母猪流产等。霉菌毒素有三种,即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被猪摄入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进入肝脏,造成肝脏损害;呕吐毒素对猪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发口腔黏膜炎症甚至坏死,使猪出现呕吐;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引起母猪假***、不孕、流产。在预防措施上,一是要加强玉米的贮藏管理,如控制好仓储的温湿度,保持良好通风,缩短存贮时间,特别是在现今梅雨季节更要注意。二是不使用发霉变质的玉米喂猪,是预防霉菌毒素中毒的根本措施。三是对于已轻度霉变的玉米等原料的使用应该在饲料中添加克霉宝等霉菌吸附剂(克霉宝是美国ACG动物营养公司产品),现反映效果不错。目前对猪霉菌毒素中毒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当发现猪中毒时,应立即停喂发霉原料,改喂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加喂青绿多汁饲料。对中毒猪投服泻剂清除胃肠道内的毒素,以缓解病情,并同时采用相应的补液、强心、利尿以及抗菌素等支持和对症疗法。

  哺乳母猪日粮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如果达到500~750ppb,所哺仔猪死亡率就会升高,并且生长缓慢。这样的仔猪此后一生的生产性能都会很差,即使断奶后从未再接触过黄曲霉毒素也是一样。

3瀵归ゲ鏂欒川閲忕殑褰卞搷

  饲料原料收获后,往往从外界污染一些霉菌。它们所产生的酶,能将饲料营养成分分解,使饲用价值下降。在通常情况下,谷粒籽实整粒贮存,成分几乎没有变化。但粉碎后,霉菌则易侵入。霉菌及其毒素对饲料的危害表现在:

3.1降低饲料营养价值

  霉菌在饲料中生长繁殖需要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同时在微生物酶、饲料酶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饲料组成成分发生分解,从而导致饲料营养价值的严重降低。霉变后的饲料中粗蛋白质消化率降低,甚至使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为零或负值。例如,冬小麦感染赤霉菌后脂肪和淀粉的含量降低;有的霉菌可使被感染的谷物中维生素B1、E或某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下降。据估算,饲料如果长有明显的霉菌,其饲用价值至少降低10%;饲料的霉味越大、变色越明显,营养损失就越多。

3.2降低饲料适口性

  霉菌在饲料中的大量生长繁殖,首先会使饲料的感观性质恶化,常常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霉臭”气味,如具有刺激气味、酸臭味道等,会产生粘稠污秽感,使口感变差,还会出现异常颜色,这些都会使适口性降低。

3.3影响饲料贮运与使用

  霉菌生长时,菌丝体与基质交织成蛛网状物,代谢产生热量、水分及其它多种代谢产物,使饲料结块、发热等。这样在大批量饲料的装卸运送系统中,饲料就不能很好的流动,而且仓库中的饲料还会出现桥接现象,难以搬运。另外结块的饲料使用也不方便。(李素芬等,1998)

4棰勯槻闇夎弻姣掔礌涓瘨

  含有霉菌毒素通常是由于某种饲料原料遭霉菌污染所引起的。田间的谷物有可能会感染霉菌。干旱应激状态下的玉米对真菌的抵抗力会减弱,这样的玉米更容易遭感染。为了避免霉菌感染,应采取抗病选育、种植密度调整、合理灌溉、杂草防除和合理施肥等措施。

  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条,一是温度,一是湿度。任何时候,当环境湿度高于62%,温度高于26℃,并且谷物水分含量高于14~15%,那末感染霉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其中一个例外是镰菌毒素,这种毒素是在较冷(低于21℃)的潮湿环境中产生的。

  谷粒破损后更易感染霉菌。谷物种皮破裂暴露胚乳后感染霉菌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谷物收获时应仔细调整机械设备,尽量减少种皮破损,并将异质杂质清除干净。收获到干燥之间的这段时间对谷物来说特别关键,因为此时的水热条件正好适合霉菌生长和毒素产生。因此,谷物收获后应马上干燥,耽搁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

  贮藏环境也很重要。存储期间控制真菌感染的关键是湿度。如果谷物存储前已经很干燥,并且存储过程中保持干燥(水分含量小于14%),那么就不大可能滋生真菌产生毒素。对谷仓应保持良好的清洁和维护。因为较热的谷粒会造成水分凝结,利于霉菌生长,所以谷物干燥后,应待其降至空气温度再注入谷仓。饲料和谷物贮藏设备应经常清扫,以免形成死角,部分谷物长期积留,滋生霉菌。

  物干燥后在装仓之前可考虑采用杀虫剂处理以降低昆虫破坏。加入丙酸之类的真菌抑制剂可防止真菌滋生。但如果加入抑制剂时已有真菌毒素存在,那么抑制剂并不能减轻毒性。它只能抑制以后的真菌的生长。

  粉碎饲料*适于真菌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存储粉碎饲料或日粮的时间不应超过10~14天。玉米渣是滋生霉菌的*媒介,易滋生镰孢菌,造成镰孢毒素中毒。若怀疑饲料原料或日粮中有真菌毒素污染,*将饲料样品送交科研单位开放试验室或商业性试验室进行化验,确定毒素水平。

  以上就是霉毒素对猪只的危害以及在其保存饲料不当的情况下会对饲料的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畜禽的健康给畜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