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 正文

饲料原料之二——菌体蛋白

  • 中州商贸网中州商贸网
  • 三农
  • 2024-04-20 19:27:18
  • 87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是组成人体器官、组织和体内酶、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同时造成了饲料资源的短缺,特别是蛋白质饲料资源。因此,利用生物技术开发菌体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菌体蛋白是现代饲料和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蛋白来源。
  一、菌体蛋白的概念
  菌体蛋白(简称SCP)又称单细胞蛋白、微生物蛋白,是真菌、细菌和微藻在适宜条件下,吸收利用各种基质和养分培养得到的,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二、菌体蛋白的种类
  1、根据生产原料不同可分为石油蛋白、纤维蛋白。
  2、根据所用的菌种种类不同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3、从抗生素药渣分离出来的下脚料中提取的可分为青霉素、土霉素、解霉素、味精菌体蛋白。
  三、菌体蛋白的营养特点
  1、蛋白质含量高,含量随所用菌种和基质而变化,一般含量达40-80%。
  2、氨基酸种类较齐全,尤其以赖氨酸含量丰富,高达7.0%.
  3、还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作为维生素的替代品。
  4、所需原料广泛且价格低廉,菌种繁殖又快。
  5、生产效益高,同时又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
  四、菌体蛋白的缺陷
  菌体蛋白虽有许多优点,是一种新型蛋白饲料资源,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1、核酸含量高。
  利用细菌和酵母菌得到的菌体蛋白核酸含量较高,而动物体内无尿酸酶,无法降解核酸在动物体内产生的尿酸,易造成尿结石和代谢失衡。因此必须限制其在日粮配方中的添加量。
  2、含有有害物质。
  某些菌体蛋白含有一些物质会对动物机体产生危害,尤其是细菌蛋白。因此要慎重选择生产菌体蛋白的微生物和基质。
  3、氨基酸供应失衡。
  由于菌体蛋白中精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足,饲喂动物后会造成氨基酸的不平衡。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要适量添加这两种氨基酸,使精氨酸与赖氨酸相互平衡,同时弥补蛋氨酸的不足。
  五、影响菌体蛋白饲料安全性的因素
  1、菌体蛋白是多菌种的混合物。
  2、菌株(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安全性。
  对于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菌株是否安全还不太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有害微生物、氢氰酸和重金属可引起菌体蛋白的饲料污染。
  菌体蛋白具有蛋白含量高、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在饲料工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开发和生产均有广阔的前景,为人类食品和饲料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