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果实顶部(脐部)呈水浸状,病部暗绿色或深灰色,随病情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凹陷,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
病因 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缺钙。土壤盐基含量低,酸化,尤其是砂性较大的土壤供钙不足。在盐渍化土壤上,虽然土壤含钙量较多,但因土壤可溶性盐类浓度高,根系对钙的吸收受阻,也会缺钙。施用铵态氮肥或钾肥过多时也会阻碍植株对钙的吸收。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连续高温时易出现大量的脐腐果。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应失调。干旱条件下供水不足,或忽旱忽湿,使辣椒根系吸水受阻,由于蒸腾量大,果实中原有的水分被叶片夺走,导致果实大量失水,果肉坏死,导致发病。
防治方法
①科学施肥 在砂性较强的土壤上每茬都应多施腐熟鸡粪,如果土壤出现酸化现象,应施用一定量的石灰,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铵态氮化肥和钾肥。
②均衡供水 土壤湿度不能剧烈变化,否则容易引起脐腐病和裂果,在多雨年份,平时要适当多浇水,以防下雨时土壤水分突然升高。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长时间积水。
③叶面补钙 进入结果期后,每7天喷1次0.1-0.3%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每星期2-3次。也可连续喷施绿芬威3号等钙肥,效果很好,可避免发生脐腐病。
( 来源:甘肃科技报 作者:魏蓉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zzsmw.cn/nongye/44249.html
上一篇
辣椒粕在饲料中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