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 正文

鸭茅栽培管理技术

  • 中州商贸网中州商贸网
  • 三农
  • 2024-06-21 23:17:55
  • 30

     播种技术是决定鸭茅能否种植成功的关键。首先,需要认真选好品种,做好种子质量检验及种子处理工作,掌握好最适宜的播种时间和适宜的播种方法。 
  一、种子品质的要求 种子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牧草的产量。优质的种子应当是纯净饱满、整齐、无病虫而且生活力强。检验种子的品质除根据种子的真实性、纯净度和生活力3项指标外,同时应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 
  1.真实性 真实性就是指该种子要名实相符,为该品种或种类的种子。种子在贮藏或运输过程中应附标签及说明,以资识别。如标签丢失又鉴别不清时,要通过田间试验来检验。 
  2.纯净度 纯净度指被检验的种子剔去杂质及其它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杂质是指除去种子以外的其它物质,如泥块、木块、沙、石、破碎种子、虫卵等混杂物。纯净度越高,说明种子越纯净。 
  3.生活力 生活力指种子有无发芽能力、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种子发芽力和发芽快慢以及均匀度是通过发芽试验、计算发芽势和发芽率而得知。 
   (1)发芽率。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鸭茅初次计数7天,末次计数21天)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发芽率高,说明有活力的种子多。种子常因成熟度不够、收获时气候恶劣或贮藏时间长、方法不妥,使种子丧失生活力。从外形不易发觉或仅得初步概念,不能确定其生活力,必须进行发芽试验。 
   (2)发芽势。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发芽势高,说明种子的生活力强,播种后出苗快、整齐一致、弱苗少。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所规定的时间长短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鸭茅发芽率一般规定7~21天,发芽势一般规定3~7天。 
  4.种子用价 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种子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验样品的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中,种子用价是决定种子播种量的重要指标。若种子用价低,一方面可对种子进行进一步清杂,二则需增加播种量,以保证单位面积内株数不减。 
  例如,宝兴鸭茅种子检验结果:净度为95%,种子发芽率为90%,其种子用价百分率计算如下:如果宝兴鸭茅理论播种量为15公斤/公顷,则其实际播种量为: 
  5.千粒重 
  种子的大小随种类不同而各异,但同一种类或同一品种的种子千粒重则是籽粒的大小、均匀程度的综合指标。同一种类或同一品种的种子千粒重愈高,生活力愈强,播种后发芽出苗快,整齐一致,幼苗健壮,可为丰产打下基础。 
  二、播种时期 
  鸭茅的播种时期各地不同,因当地的温度、雨量、轮作制度和鸭茅的栽培用途而异。鸭茅是多年生牧草,一般在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就可以播种,适宜鸭茅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土壤温度为10~28℃。土壤中要有足够的水分,大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要求土壤疏松通气。播种一般分春播、秋播。 
  1.春播 
  春播多在春季墒情较好、风沙危害不大的地区采用。春播适于我国一年一熟地区,如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陕西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气候较寒冷、干旱、生长期短,可以利用早春解冻后的土壤水分,在地温达到发芽温度时,立即抢墒播种,出苗则较好,如掌握时期不当,水分蒸发过多,则影响出苗。鸭茅出苗后,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细弱,与杂草竞争能力弱,春季杂草多且生长快,往往对幼苗生长影响很大,因此春播要特别注意防治杂草。 
  2.秋播 
  秋播大致同冬麦播种相似。我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的秋季,正置雨季之季,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有利于发芽出苗和根系发育,而且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杂草和病虫害减少,这是鸭茅播种的最佳时期。长江流域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秋播为最好。秋播宜早,以免幼苗遭受冻害对越冬不利。长江以南各地,秋播不应迟于9月中下旬,可用冬小麦或冬燕麦作保护作物同时播种,以免受冻害。在北京地区以早播为宜,播种不宜太迟,否则越冬有困难。 
  总之,不论春播或秋播,均应结合下雨或灌溉。播种鸭茅以雨后最好。雨后趁墒播种,此时水分充足,土壤疏松而不板结,最易获得全苗,若播后再灌水则不理想,因土壤易板结,不易获得全苗。 
  三、播种方法 
  1.播种量 
  鸭茅的播种量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播种方式和利用目的有关。增加播种量可以提高第一年的产量,但并不能提高以后年份的产量。鸭茅成株后,单位面积上的分蘖数和产量受环境及自身发育的影响,而不仅仅受播种量的直接影响。作为牧草用的播种量可大些,收种用的则要小些。在贫瘠的土壤中,其分蘖较少,播种量宜大。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则适当减少。一般每公顷播种量7.5~15公斤,种子空粒多,应以实际播种量计算。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每公顷用种子8.5~10.5公斤,在贫瘠干旱的地区每公顷播种量11.5~15公斤。鸭茅亦可与苜蓿、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混播,混播时撒播、条播均可。 
  2.播种深度 
  鸭茅种子较小,千粒重1克左右。由于种子小,不宜深播。湿土浅播,干土稍深,并视土类而定,一般土壤为2~3厘米,砂质土3厘米,粘土为2厘米。机播前最好先镇压一遍,以便掌握播种深度。春季和秋季播后需要镇压,使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有利于发芽,但在水分过多时,则不宜镇压。 
  3.播种方式 
  (1)条播:单播宜条播,行距15~30厘米。国营农场及大面积栽培鸭茅的地区都采用播种机条播 
  (2)撒播:撒播也是常用的一种简便播种方法,多用于草地补播和水土保持种植。小块地或坡地上多采用撒播,在作物行间套种鸭茅时也用撒播。一般将种子撒到地面后,用耙搂一遍,浅覆土,在雨水多的条件下出苗良好。但撒播的缺点是覆土深度不一致,出苗不整齐,而且无行距,难于中耕除草和管理。 
  (3)混播:鸭茅除单播外,也常与豆科牧草混种。混播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光照,以提高产量和改善饲草品质。鸭茅可与苜蓿、白三叶、红三叶、杂三叶、黑麦草、牛尾草等混种。在能生长红三叶地区,鸭茅与红三叶混种时,红三叶并不妨碍鸭茅的收取种子问题,而收种后草料的产量及质量均能提高。鸭茅丛生,如与白三叶混种,白三叶可充分利用其空隙匍匐生长并供给禾本科草以氮素使生长良好。鸭茅与豆科牧草混种时,禾豆比按2:1计算,鸭茅用种量为7.50~10公斤/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