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池塘变浅,载水量下降,鱼类生活的水体空间变小,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2、造成鱼池水体缺氧。由于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在夏秋高温季节,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不断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体本来不多的溶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对鱼类有害的氨、硫化氢、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又强烈亲氧,使池水负“氧债”,夜间因上下层池水对流交换而引起整个池塘水体溶氧不足,池鱼缺氧浮头。若遇连绵阴雨、低气压闷热,雷阵雨或北风突起等不良天气,则鱼池缺氧更为严重,极易发生泛塘死鱼事故。
3、淤泥中大量的含氮有机物,无论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好氧分解,或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两者的最终产物都是氨。氨的毒性很强,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与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4、淤泥中存在着许多鱼类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在池塘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化时,鱼类的抗病力下降,而致病微生物等却大量滋生蔓延,导致鱼病的暴发与流行,造成损失。
5、生产安排。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合理安排放养计划,及时投放鱼种。不少养殖户都习惯在春节后放养,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鱼体鳞片松散,因拉网、运输、投放等原因,鱼体容易受伤,影响鱼种成活率。欲养殖草鱼的朋友,可在此阶段为草鱼鱼种注射草鱼疫苗。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zzsmw.cn/nongye/6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