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鲫鱼池塘养殖的养殖环境、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成鱼养殖、日常管理、尾水及废弃物处理、捕捞、包装与运输、档案记录等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准则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绿色食品鲫鱼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27638 活鱼运输技术规范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71 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NY/T 842 绿色食品 鱼
NY/T 1056 绿色食品 储藏运输准则
NY/T 3616 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
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 1008 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SC/T 1076 鲫鱼配合饲料
SC/T 1137 淡水养殖水质调节用微生物制剂质量与使用原则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2/ 4043 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DB43/ 1752 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养殖环境
产地周边应无对养殖环境造成威胁的污染源,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电力保障。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水源水质应符合GB 3838(Ⅲ)的规定。养殖水质清新,透明度25 cm~40 cm,pH值7.0~9.0,溶氧量≥5 mg/L,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场建设应符合NY/T 3616的规定。
4 池塘条件
4.1 养成池
通风向阳,塘堤坚固,排灌分开,池底平坦不渗漏;池深2.5 m~3.0 m,蓄水深2.0 m~2.5 m。
4.2 璁炬柦
养成池进水口与排水口对角设置。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应低于排水闸底30 cm以上。每6670m2水面应至少配备3 kW功率增氧设备。
5 放养前准备
5.1 姹犲娓呮暣
排干池水,暴晒池底7d~10d,修整池埂,清除池塘淤泥,泥深不超过20cm。
5.2 娓呭娑堟瘨
苗种放养前,应清塘消毒(方法见表1),药物使用应符合NY/T 755的规定。
表1 常用清塘药物及方法
鑽墿 |
娓呭鏂规硶 |
鐢ㄩ噺 kg/667 m2 |
浣跨敤鏂规硶 |
毒性消失时间 |
生石灰 |
骞叉硶娓呭 |
15~25 |
先干塘,然后将生石灰加水溶化,拌成糊状全池均匀泼洒 |
4d~5d |
甯︽按娓呭 |
50~75 |
将生石灰兑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 |
5.3 娉ㄦ按
清塘2d~3d后注水,水深0.8m~1.2m。注水时用规格为24孔/cm(相当于60目)的筛绢网过滤。
6 成鱼养殖
6.1 苗种来源与质量
应从持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良)种场购买苗种并经检验检疫合格或自繁自育苗种,苗种质量应符合NY/T 842的规定。自行培育苗种应符合SC/T 1008中第6章、第7章的规定。苗种规格达到50 g/尾以上转为成鱼养殖。
6.2 苗种放养
成鱼可单养或套养,各地区各品种的苗种放养比例及规格参照附录A表执行。苗种转塘放养时应进行消毒,并符合NY/T 755的规定。
6.3 养殖方法
可在池塘、水库、稻田等水体中投饵或不投饵养殖,可采取精养、混养、套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应符合NY/T 842的规定,生态养殖。
7 日常管理
7.1 水质管理
定时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总碱度、总硬度等指标。优先选用物理、生物等措施,辅以化学措施调节水质,达到GB 11607和NY/T 391的要求。
7.1.1 有益微生物使用
定期使用微生物调节水质,应符合SC/T 1137的规定。在水温25°C以上,选择日照较强的天气,施用微生物后要注意增加溶氧,微生物必需在用药3d~4d后方能使用。定期添加碳源(葡萄糖、糖蜜等)调节水体碳氮比。控制藻相以绿藻和硅藻为主,避免蓝藻水华爆发。
7.1.2 鏀瑰簳
定期泼洒生石灰等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调节和底泥改良。
7.1.3 增氧机使用
正确使用增氧机,阴雨天或晴天的早晨、午后开机,每次2 h,高温季节每次增加1 h~2 h。
7.2 饲料投喂
7.2.1 楗叉枡閫夋嫨
应符合SC/T 1076和NY/T 471的规定。鲫鱼养成阶段饲料要求见表2。
表2 鲫鱼养成阶段饲料主要营养成分指标
椤圭洰 |
涓昏钀ュ吇鎴愬垎鎸囨爣(%) |
绮楄泲鐧借川 |
≥28 |
粗脂肪 |
≥4 |
粗纤维 |
≤10 |
粗灰分 |
≤12 |
鎬荤7 |
≥1.0 |
赖氨酸 |
≥1.5 |
含硫氨基酸 |
≥0.7 |
7.2.2 投喂方法
坚持“四定”投喂,苗种培育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成鱼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3%,日投喂1次~2次。
7.3 病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常见病害防治方法见附录B,使用药物应符合NY/T 755的规定。
7.4 瓒婂啲绠$悊
成鱼越冬池塘水深不低于1.8m,保证池塘溶氧充足,适当投喂。
8 尾水及废弃物处理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三池两坝”模式、渔稻共作、鱼菜共生等模式进行养殖尾水处理,尾水排放应符合SC/T 9101的规定,以及符合各省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标准,如DB32/ 4043和DB43/ 1752的规定;生产资料包装物使用后当场收集或集中处理;病死鱼及时清理,按SC/T 0004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9 捕捞、包装与运输
9.1 鎹曟崬
达到上市规格应适时捕捞上市。排出池水,留1m深水,底拖网或抬网捕获。
9.2 包装
包装应符合NY/T 658的要求。活鱼可用帆布桶、活鱼箱、尼龙袋充氧等或采用保活设施,运输工具和装载容器表面应光滑、易于清洗与消毒,保持洁净、无污染、无异味;鲜鱼应装于无毒、无味、便于冲洗的鱼箱或保温鱼箱中,确保鱼的鲜度及鱼体的完好。在鱼箱中需放足量的碎冰,以保持鱼体温度在0℃~4℃之间。
9.3 运输
运输过程中不得使用禁用药物,并符合GB/T 27638和NY/T 1056的规定。
10 档案记录
应按SC/T 0004规定建立生产与销售档案,保存3年以上。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绿色食品 鲫鱼池塘养殖鱼种放养方式参考
绿色食品 鲫鱼池塘养殖鱼种放养方式参考见表A.1.
表A.1 绿色食品 鲫鱼池塘养殖鱼种放养方式参考
鍦板尯 |
鏀惧吇鏃堕棿 |
绉嶇被 |
鏀惧吇绫诲瀷 |
鏀惧吇瑙勬牸(g) |
放养密度 (尾/667 m2) |
涓滃寳鍦板尯 |
4-5月 |
椴?奔 |
涓诲吇 |
50~100 |
1500-2500 |
椴?奔 |
閰嶅吇 |
50~100 |
100-300 |
||
鍗庡寳鍦板尯 |
秋放:10月-11月 春放:3月-4月 |
椴?奔 |
涓诲吇 |
20~50 |
2000-4000 |
椴?奔 |
濂楀吇 |
50~100 |
200-500 |
||
瑗垮寳鍦板尯 |
冬放:11-12月 春放:2-3 月 |
椴?奔 |
涓诲吇 |
30~50 |
2000-2500 |
椴?奔 |
閰嶅吇 |
40~50 |
300-500 |
||
瑗垮崡鍦板尯 |
冬放:11-12月 春放:3月底前 |
椴?奔 |
涓诲吇 |
50~150 |
1500-2500 |
椴?奔 |
閰嶅吇 |
20~50 |
200-500 |
||
闀挎睙涓嬫父鍦板尯 |
冬放:11-12月 春放:2-3月 |
椴?奔 |
涓诲吇 |
50~100 |
1800-4500 |
椴?奔 |
閰嶅吇 |
40~60 |
500-800 |
||
长江中上游地区 |
冬放:11-12月 春放:2-3月份 |
椴?奔 |
涓诲吇 |
50~100 |
1500-3000 |
椴?奔 |
閰嶅吇 |
50~100 |
300-500 |
||
珠江三角洲地区 |
11月底至 翌年2月 |
椴?奔 |
涓诲吇 |
20-50 |
3000-4000 |
椴?奔 |
閰嶅吇 |
20~50 |
300-500 |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绿色食品鲫鱼生产主要病害防治方案
绿色食品鲫鱼生产主要病害防治方案见表B.1。
琛˙.1 缁胯壊椋熷搧椴奔鐢熶骇涓昏鐥呭闃叉不鏂规
闃叉不瀵硅薄 |
鐥囩姸 |
娓旇嵂/鍒跺墏鍚嶇О |
浣跨敤鍓傞噺 |
鐢ㄨ嵂鏂规硶 |
烂鳃病 |
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严重时鳃盖骨中央腐蚀成透明小窗 |
次氯酸钠溶液 五倍子 |
1.5 mg/L 2 mg/L~4 mg/L |
全池泼洒,连续2-3d |
腐皮病 |
鱼体表局部充血发炎,病灶鳞片脱落,背鳍、尾鳍不同程度的蛀蚀 |
娆℃隘閰搁挔婧舵恫 |
1.5 mg/L |
全池泼洒,连续3-5d |
水霉病 |
鑿屼笣鍚戦奔浣撳鐢熼暱浼肩伆鐧借壊妫夌诞锛屾偅澶勮倢鑲夎厫鐑傦紝鐥呴奔鐒﹁簛涓嶅畨 |
食盐水 |
1%~3% |
娴告荡20 min |
杞﹁疆铏梾 |
鱼体发黑,体表或鳃黏液增多,严重时鳍、头部和体表出现一层白翳,病鱼成群沿池边狂游,鱼体消瘦 |
纭吀閿岀矇 |
0.2~0.3 mg/L |
鍏ㄦ睜娉兼磼 |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zzsmw.cn/nongye/6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