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活、嫩、爽”是淡水养殖池塘优良水色的四字诀。“肥”字当头,可见肥水对水产养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我区陆续开冰,进入生产季节。春季是水产养殖的投苗季,在进行完清塘、解毒后,就要开始肥水了!而肥水(特别是早春的肥水),在淡水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
1、肥水的好处:转化多余有机质;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水体中的饵料(特别是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尤为重要);抑制青苔的生长;增加水体的缓冲能力;降低水体中溶解性有害物质的含量。
2、肥水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①春节气候不稳定
春季气温时高时低,还有倒春寒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藻类的繁殖生长,进而影响肥水的效果。
解决措施:应选择在持续3~5天晴朗且温度相对适宜的天气使用肥水产品。
②春季光照不充足
春季太阳光照强度和时长都不充足,直接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藻类的生长繁殖生长受限。
解决措施:建议肥水之前多查看天气预报。
③春季池塘水温低
藻类在水温低于6℃以下时,生长繁殖速度非常慢,在25℃时,最适宜藻类的生长繁殖。而春季池塘水温一般都在18℃以下,并不是藻类最适宜的生长繁殖温度。
解决措施: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略微增加肥水产品使用量,达到肥水目的。
④藻种种类数量少
肥水必须要有适量的藻种,如选用地下水或是清塘过于彻底等因素则会藻种种类数量少,很难达到理想的肥水效果。
解决措施:引入其他水源藻种并在进水口加大施肥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⑤药物残留较严重
水体消毒剂、杀虫剂、清塘剂使用过量,引起藻种缺乏,药物残留较多,水质不适宜藻类的生长繁殖。
解决措施:需要在使用前严格计算用量,并在使用后进行水体解毒。先解毒,再肥水。氯制剂、有机磷类用硫代硫酸钠解毒,重金属类用复合有机酸或腐殖酸钠解毒,在选择晴天上午用活力碳源1-2kg+藻种100g发泡3-4个小时后全池泼洒。
⑥浮游动物数量多
水中枝角类、桡足类等小虫体过多会吃掉刚培育起来的藻类,判断小虫体是否过多的方法是在傍晚或天亮之前用白瓷碗在池边舀水用手电观察,如有过多,放苗后减少喂料,让鱼苗吃掉大部分浮游动物再行肥水。
浮游动物过量繁殖(尤其是枝角类)也是导致养殖水体“久肥无效”的重要原因。浮游动物很多以藻类为食。过量的浮游动物,不仅消耗大量氧气,也摄食大量的藻类。
解决措施:先杀虫,再解毒,再肥水。杀虫剂选用氯氰菊酯(虾蟹塘、低温水体慎用),选择晴天日出前,沿池塘边泼洒,连用2天;第三天,用复合有机酸(碧水安)解毒;在选晴天上午用活力碳源+藻种肥水。
⑦青苔繁殖速度快
春季水温较低,适宜青苔等丝状藻类的生长繁殖,而丝状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会消耗养殖水体的大量物质,严重影响有益藻类生长繁殖。
解决措施:需要使用相关药品进行处理之后再肥水。
⑧水体硬度过小
水体硬度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表示。水的硬度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水体硬度对藻类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实验验证:池水总硬度小于10mg/L(0.2 mmol/L),即使施用无机肥料,浮游植物也生长不好;总硬度为10-20mg/L(0.1-0.4 mmol/L)时,施无机肥料的效果不稳定;总硬度大于20mg/L时,施用无机肥料后浮游植物才会大量生长。
解决措施:先向水体中补充钙肥、镁肥,随后向水体中施用肥水产品。
⑨肥水产品效果差
慎用化肥和没有发酵的有机肥,施用化肥和没有发酵的有机肥后很可能导致池水没能肥起来反而会变差。
解决措施:购买肥水药品时需认定大公司产品,或者提前对有机肥进行发酵处理再使用。
3、小结
在南美白对虾、淡水鱼苗养殖中,对肥水要极其重视,须在肥水后再放苗。
在淡水鱼种、商品鱼养殖中,春季肥水,同样非常重要。肥水是水质养护的重要内容,可大大降低养殖动物的发病率,同时可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
实际“肥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如肥水不稳定、肥水难等问题,需要我们综合分析以上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信息来源: 王威宇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zzsmw.cn/nongye/61498.html
下一篇
水产养殖使用杀虫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