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粒度
大豆粕粒度是指大豆粕中存在的结构尺寸不同的颗粒。虽然国际中未对豆粕粒度做具体要求,但是豆粕作为一种商品,颗粒大小对其交易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要求豆粕的形状有松散的颗粒状或片状。
2、色泽
正常的大豆粕应具有豆粕本身固有的黄白色至黄褐色。当加工陈化、赤热、霉变大豆时,或蒸烘时间太长时,则豆粕颜色较深直至红褐色;当加工为成熟大豆或青豆较多时,则豆粕呈青绿色,外观较差;当直接水蒸气质量较差或蒸脱时间较短时,则豆粕发白。
3、气味
正常大豆粕具其固有的气味,无异味。当加工赤热、霉变大豆时,豆粕常有哈喇的气味;当残溶和尿素酶超标时,豆粕常有较重的溶剂味和豆腥味。
4銆佽泲鐧借川
蛋白质含量直接反映了豆粕的饲用价值。豆粕的蛋白质含量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原料本身的蛋白质含量,二是大豆的预处理工艺,三是粕中水分、粗脂肪对蛋白质含量已有一定的影响。
5、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是豆粕的又一重要指标。当豆粕中水分超过了允许值后,不仅营养价值降低且不便于长期贮存。但水分太低粕焦碎易燃。影响豆粕水分的主要因素有:豆胚的入㓎水分,㓎出器的工作温度,直接水蒸气的质量,蒸脱机的结构,脱溶层的高度以及出粕输送方式等。
6、尿素酶活性
生大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尤其是抗胰蛋白抑制因子,它的活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单胃动物对大豆粕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当猪、禽饲喂生豆粕后,会引起拉稀,从而影响增重和产蛋率;对于犊牛、仔猪则会引起严重腹泻,增重缓慢,甚至死亡,而豆粕中的尿素酶亦能抑制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的消化、吸收。尿素酶活性高,则说明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没有受到有效破坏,豆粕没有熟化;脲酶活性太低,说明豆粕受热过度,豆粕中的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将因受热过度而遭破坏,使豆粕的营养价值进一步降低。
7銆佹憾鍓傛畫鐣欓噺
国标中规定豆粕残溶量≤700mg/kg。用残溶高的豆粕喂养畜禽,将不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并可引发各种疾病直至死亡。
8、灰分含量
豆粕中的灰分含量与大豆中的泥沙含量有直接关系。过高的泥沙含量会降低豆粕的适口性。加强大豆的清理和吸风除尘是降低豆粕灰分含量的重要措施。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zzsmw.cn/nongye/61732.html
上一篇
影响蛋白质饲料营养的因素
下一篇
影响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