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农业> 正文

过半养猪人正在观望补栏时机 调研显示多地母猪淘汰率已达40%

长达半年的低猪价令猪场资金链濒临断裂,减产成为行业共识。

生猪行情不佳,多数猪场已经开始淘汰母猪,缩减产能。行业普遍认为,淘汰掉部分产能后供需关系将得到缓解,猪价才会回升到成本线之上。调研显示,目前部分地区母猪淘汰量已达40%。

年内肉价下跌约60%

产能恢复、供大于求是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表示,“今年二季度,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当前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过剩,主要因为生产仍在惯性增长。”孔亮解释称,今年3月份以来,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均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

今年猪变多了是养猪人有目共睹的,体重也比去年有明显提升,很多猪场标猪体重从120公斤提升至130公斤甚至更高,牛猪也比比皆是,这意味着猪肉供给确实增多了,价格低迷在所难免。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生猪同比增长60.9%,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95.2%。10月份第2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1.03元/公斤,同比下降59.7%,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0.8%。

近日猪价回升,但不少养猪人并没有松一口气。据了解,山西某地猪肉行情从7元/斤飙升至11元/斤,但消费者和屠宰场购买意愿不强,养猪人有猪却卖不掉,只能看着猪价上涨“空欢喜”。

部分地区母猪产能降40%

生猪市场供给“长期看母猪”。2019年三季度后,母猪存栏开始回升,今年二季度已超过非瘟前的水平,产能快速恢复是今年猪价低迷的重要原因。2021年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19.2%。8月至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

长达半年的低猪价让一些猪场资金链濒临断裂,减产、淘汰母猪成为行业共识。日前,农财宝典畜牧版、新牧网微信号对此进行调研,约1300位网友参与投票,20%受访者表示母猪淘汰比例在10%以下,14%的猪场淘汰比例在20%-30%,46%的猪场淘汰比例在40%以上。

10月下旬,各地行业人士反馈,河南、广西等养殖密集区域母猪淘汰率超过40%。据行业人士透露,河南地区小猪场此前因为防非的压力而选择降低养殖密度,部分栏舍空置,正好趁低猪价抄底;广西中小猪场资金压力大,母猪淘汰减产的力度大于大猪场。

目前没有准确的官方数据显示母猪去产能的情况,但是母猪料和乙脑、细小等疫苗的销量可以间接了解情况。山西某饲料经销商反映,高峰期母猪料月销量超过1000吨,当前已不足700吨,其中还包含了几个新开发的客户,估算母猪产能减量或超过40%,而集团猪场淘汰比例则相对较少。

总体来看,中小散户母猪淘汰力度高于规模企业,北方产区高于南方销区。猪多的区域母猪去产能明显,而以浙江为代表的消费区则相对较少。据当地行业人士透露,母猪已由之前的12万头左右降低至不足10万头,减量约20%,主要是防非压力导致的,和低猪价去产能关系相对较小。

当然,一些猪场淘汰掉落后产能后也会迅速补充部分优质种猪,这也意味着目前行业内母猪去产能较为明显,而之后也许会形成新的动态平衡。有专家预测,未来生猪存栏在4-4.2亿头时将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55%鐚満绛夊緟琛ユ爮鏃舵満

此前有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落后产能的的母猪包括三元母猪、回交猪等约占行业的40%,目前淘汰掉的也基本是这部分。也有部分猪场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补充优质种猪,当然,选择缩减规模还是保持体量,这取决于猪场资金链的情况。

超过760位行业人士参与的投票调研显示,55%的人认为当前补栏还为时过早,41%的人认为可以选择补栏。某种猪场负责人反映,此前行业内种猪需求惨淡,无人问津,进入十月后陆续有订单发来,侧面反映出行业正在回暖,“冬眠”的猪场也开始陆续复苏。

虽然未来产能会有小幅回落,但很难再出现“暴利”行情。不过相对稳定的行情对养猪人和消费者来说或许是更理想的状态。

长达半年的低猪价令猪场资金链濒临断裂,减产成为行业共识。(记者 李峙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