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州农业> 正文

春夏之交蔬菜怎样预防病虫害

  近段时间,温度一路升高,棚室内病虫害发生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越冬茬、早春茬蔬菜来说,当前正值结果末期,蔬菜根系、叶片等逐渐衰老,抗性下降,对病虫害发生有利,建议菜农及时防范。

  切断病毒病传播途径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粉虱等,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菜农要做好育苗场所的消毒灭虫工作,进行全程无虫栽培,确保苗期种苗不带毒。在苗子移栽进入大棚前,要注意利用高温闷棚等措施,将棚内害虫全部杀灭,大棚周围的杂草、蔬菜等都要清理干净,避免其成为害虫迁飞的中转站。大棚前脸通风口、门口等处,则要提前安装好60目以上的防虫网,避免蚜虫、粉虱等进入棚内。棚内及时悬挂粘虫板,不但可以粘杀害虫,还可提供棚内虫害发生情况的预警。

  提高植物抗逆性

  根系好坏,对于病毒病发生轻重有很大影响。根系好,长势旺,养分供应充足,植株抗逆性强,则病毒发生少。

  在做好苗期培育健壮植株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植株的营养补充。除氮磷钾外,坐果后提前冲施钙肥,能够大大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加果皮厚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另外,直接通过叶片补充有机营养,提升作物抗逆性,是非常有效的。

  预防病毒病时,要特别注意提高棚内湿度。可选择安装自动喷药机或者喷灌设施,在中午前后喷水,降温增湿,对减轻病毒病发生效果立竿见影。

  重防细菌性病害

  随着气温升高,晚上大棚保温被不再全棚放下,有的大棚甚至不再放保温被,导致棚内昼夜温差大大增加。较大的昼夜温差,可致棚内夜间湿度过大,露水偏多,也会给细菌性病害发生创造条件。

  为减轻细菌性病害,在外界最低夜温升高到10℃以上后,晚间大棚通风口可不完全关闭,间隔保留5厘米左右的小通风口,有助于夜温降低后棚内过湿的空气排出。若夜温仍然较低,可放下保温被,但不关通风口,有助于湿气排出,减少露水。

  注意整枝打杈

  进行农事操作时,要注意避开上午露水多、尚未干燥的时间段,避免细菌传播侵染。需要注意的是,在整枝打杈后一定及时喷洒保护性药剂,如中生菌素等,保护伤口,防止细菌性病害从此侵染,导致流行。建议提前喷洒荧光假单胞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几丁聚糖等,重点预防细菌性病害;喷洒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几丁聚糖等,重点预防霜霉病、白粉病等。

  (来源:陕西农村报)